翻舊帳

2006年5月22日 星期一

原來我屬於下流社會的一份子

天下雜誌, 這一期的標題 "下流社會".

裡頭有個測驗, 是"下流社會"一書的作者三浦展(日本人啦)提出的自我測驗, 看看你的心態是不是下流社會的候選人. 只要有一半以上是Yes, 就很有機會喔!!

1.年收入(以萬日圓為單位), 不到年齡的十倍
2.想要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態度享受人生
3.覺得自己一個人過活也不錯
4.只願意做自己喜歡的事
5.嫌麻煩, 不愛外出
6.喜歡獨處
7.覺得吃飯是一件麻煩事
8.常常吃速食及點心
9.常常在家裡打電玩或上網一整天
10.未婚(男33, 女30以上)

看完後, 我在心裡罵了聲"靠腰!!"....

原來我完全是下流社會的一員....Orz




話說回來, 仔細看看這些題目, 都是目前社會的一些"成功"指標. 比如收入, "正確的"人生觀, 婚姻, 人際關係, "優良的"嗜好....etc. 當然, 以國家民族社會甚至全人類的觀點來說, 擁有越多符合社會期望的人民, 代表的就是更好的經濟, 更好的實力, 更好的未來.
但是, 我的人生可不可以不要背負這麼沉重的期待?
在我自己能力許可下, 今朝有酒今朝醉, 有什麼不對?
如果我能夠隨遇而安, 知足常樂, 年收入到不了標準, 又有什麼不對?
尤其, 以婚姻狀況來決定一個人的價值, 實在顯得有點偏頗. 在感情的世界裡, 很多時候, 不是努力就可以得到回報的.

天下雜誌, 讓我覺得, 它為了推銷出版的書籍, 常常沒辦法表現自己的立場. 今天點出下流社會的問題, 也許下一期又要社會菁英們不要賺太多, 記得要把時間浪費在更美好的事物上. 而且常常只點出問題, 卻沒提出解決辦法. 我不認為這是一本標榜著以憂國憂民為己任的雜誌所該做的事情.

我年收入不到標準;
想在能力範圍內享受人生;
相信孤獨是人生的真理;
如果可以當然只願意做自己想做的事;
假日沒必要決不出門, 只因路上不會開車又愛出來炫耀的白癡太多;
喜歡獨處, 因為可以讓腦袋淨空, 與自己對話, 看自己愛看的書;
必要時可以接受速食與點心;
偶而會放縱一下晚睡晚起不刮鬍子在家裡打一整天的電動玩具;
我未婚, 而且我堅持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我不認為我的人生觀有什麼不對, 雖然和社會價值有點格格不入, 但我寧可相信, 莊子口中的那隻楚國神龜, 它比較喜歡在爛泥裡爬行, 勝過在廟堂裡被人供著. 所以, 如果這樣算下流社會, 好吧, 那就讓我自在地做個下流社會的一份子吧!

======================================
Y同學看到上一篇我的碎碎念之後, 耐不住好奇心跑去看完了這本書.

事後, 她認為, 我個人被先入為主的情緒所左右, 因而誤解了作者的本意. 作者本身並不對這個社會現象下任何的評論, 整本書其實是以他的訪談及問卷調查的結果為基礎, 所歸納得出的結果. 也就是說, 那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自我評量表, 只是作者的歸納結果而已. 而且, 所謂的下流社會代表的階層, 也是以被訪談者的自我評斷, 所分類而成的, 意思就是, 作者本身並沒有把某些特定族群歸為低下階層, 純粹是以訪談者的自我體認為準.

我還是沒去把這本書看完, 因為我覺得沒有必要.

從網路上看來, 書中的大意應該是, 作者認為, 會往低下階層流動的人們, 大多都對生活失去了熱情, 沒有積極進取的心態, 才會導致自己甘於現況, 以至於往下沉淪.

還算有道理, 但我不能完全認同他的看法.

首先, 統計學是一門弔詭的數學應用. 從統計資料歸納出的結果, 如果沒有經過分析, 很可能流於表象. 我可以舉個很極端的例子, 如果我今天的統計是以全世界的人口, 來統計得到子宮頸癌的比例, 我可以得到一個結果: 如果是女性, 則機率會大增. 但這個結果有意義嗎? 這個結果只會使所有沒經過思考的女性陷入恐慌.

我認為作者應該要去分析他訪談的族群, 然後才能理解這十二個評量題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如果這個社會就是以金錢的多寡來衡量一個人的成就大小, 那麼, 會得到"月所得不到年齡的十倍屬於下流階層的特徵"這個表象, 就不那麼令人驚訝. 如果生活周遭的媒體, 永遠都在宣揚金錢所能得到的幸福, 那就更不需懷疑為什麼這些人會覺得自己屬於下流社會的一員.

我在上一篇裡已經概略點出, 這一切都只是價值觀的問題.

我們的社會營造出了一種氣氛, 彷彿只有生活在金字塔的頂點, 只有五子登科, 才叫成功的人生. 任何人, 只要沒有努力朝這個目標邁進, 就是對生活失去了熱情, 就是沒有積極的態度.

我覺得這根本就是有病.
我的成功與否, 在於我是否能夠得到我自己想要的, 而不是去追求那些別人覺得我應該要擁有的.

當然, 這本書的立論, 沒那麼容易動搖. 它的統計資料有個很厚實的基礎, 也是Y同學認為我誤解了作者的地方: 所有被歸為下流社會的人, 都是自己替自己分類的. 也就是說, 像我這種幾乎全部答"YES"但卻固執己見堅持自己不是下流社會的人, 是不會被歸納為其中的一份子的.

那就更有趣了.

這些自認為自己屬於下流社會的人們, 他們所受的教育, 所接觸的資訊, 是否曾經讓他們思考過自己的選擇? 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而選擇甘於現況, 和因為不得不接受現況而放棄積極的作為, 這完全是兩回事. 同樣是因為了解到自己不太可能變成年收入千萬的一份子而放棄在職位上的汲汲營營, 前者是因為理解自己即使不用年收入千萬也一樣過得很好, 而後者則純粹是因為不可能而放棄努力. 前者是甘之如飴, 後者則是心懷忿恨. 而我認為後者正是作者想要尋找的族群.

這個族群當然是貨真價實地存在這世上, 不過, 作者以這幾個太過表象的評量題來當作書的開場白, 試圖吸引讀者的目光, 這才是我不爽的地方. 而且, 這種作法是有個很大的邏輯破綻的.

他立論的所在正是破綻的所在. 這幾個題目我幾乎是大滿貫, 但我不認為我是下流社會的一份子, 所以在他的立論中, 我不能算在下流社會這個族群裡. 正代表了, 他這所謂評量題, 並不能夠直指問題的核心, 並不能有效地區分出一個人是否屬於這個族群的一份子, 即使這幾題看起來是如此地客觀.
我認為, 他的統計數據, 所能導出的評量題, 應該只有一個: 你覺得自己是不是屬於下流社會的一份子?

因為他的統計資料, 之所以能歸類這批族群, 正是基於這個問句的回答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