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舊帳

2013年1月8日 星期二

成長背後的醜陋 -- 電燈泡的陰謀 (The Light Bulb Conspiracy)

2012的世界公視大展精選, 我最想看的一部記錄片.



片子從主角辦公桌上一台突然故障的印表機開始講起.
當他把印表機拿去3C商店詢問該如何修理時, 每間店的老闆都告訴他: "買一台新的比修理還便宜!"
但主角覺得這個邏輯非常奇怪, 於是不斷地深入探討問題出在哪兒.

他一開始只是想把印表機修好而已, 因為, 還能修理的東西就不該被丟棄.
這也是我一直相信的理念.

但是, 這跟電燈泡有什麼關係?


這部片子裡頭有顆很厲害的電燈泡, 據說活了一百多歲了還能繼續亮著.
這真的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所以我特地把它的圖片放在下面.


這顆燈泡證明了一件事: 只要願意, 廠商在一百多年前就有能力生產出一輩子都不會壞的產品.
但為什麼我們手邊的燈泡總是需要更換呢?
導演在一連串的追查下, 找到了基於經濟成長的需求而被製造商廣泛應用的潛規則: "計劃性汰舊".

如果產品太耐用, 即使你成為市場上的霸主, 仍舊會因為需求減少而導致成長趨緩, 最後, 耐用這個優點反而成了逼死自己的罩門. 大同電鍋就是個讓人熟知的例子: 當電鍋成了傳家寶, 還有誰需要買電鍋?
所以早在一百年前, 做燈泡的廠商們就決定了一件事: 燈泡的壽命不能再無止盡地增加下去, 反而應該被限制在某個門檻(1000小時), 否則大家遲早會把飯碗給打破! 在這個前提下, 燈泡廠商甚至有專門的實驗室在確認燈泡壽命(只能短不能長)! 這就是所謂的計劃性汰舊: 讓產品在一定的年限之內壞掉, 逼使用者再買下一個.

從這一刻開始, 工程師不再致力於提供更耐用的產品, 反而致力於提供會在期限內自動毀壞的垃圾...
這真是工程師的悲哀!!

即使現今社會有著反托拉斯法之類的機制, 但在追求經濟成長的前提下, 計劃性汰舊這個想法已經在業內成長茁壯.
比如片中主角的印表機, 為什麼會故障? 他追到最後, 發現印表機的主機板上鑲嵌了一顆計數器, 當印表機列印到了某個張數後, 就會送出錯誤訊息. 解決方法很簡單, 只要把計數器歸零就好. 廠商的說法是要避免機底的吸墨海棉超過負荷弄髒使用者的環境, 但我們仍免不了朝壞處想: 這應該也是計劃性汰舊的一個實例吧?
即使你想做出永遠不會壞的產品, 在這樣的環境底下也困難重重, 因為現在的產品供應鏈太過龐大, 整條供應鏈上只要有一個元件的設計是依循計劃性汰舊的理念, 那麼產品的壽命就會受限於這個元件. 業界有專門的工程人員在計算產品壽命這種東西, 我們稱為MTBF, 基本上就是用這觀念在計算的.
(題外話, 我最佩服的是Sony的工程師, 當年免費維修CCD那個事件, 讓人嘆服, 產品壽命竟能估計得那麼準確!! 沒有一定的技術能力是辦不到的. 可惜社會大眾只著眼於要求免費維修這件事, 看不見產品背後的工程師有多了不起.)

看到這兒, 我開始思考.

計劃性汰舊這個觀念真的不對嗎?
大自然裡的每個生物都有壽命的限制, 照理說, 演化過程裡應該可以發展出長生不死的機制. 既然壽命限制出現在大自然的每個角落, 也許這個觀念有它在演化上的優點. 如果不是不斷地汰舊換新, 地球上的生物可能還永遠停留在最初的那幾個單細胞.

計劃性汰舊只表現在物體的毀壞故障嗎?
事實上, 所謂的流行, 應該是計劃性汰舊最新的樣貌. 為了趕流行這個理由, 人們可以在東西還沒壞掉之前就買新的! 對經濟成長來說, 這真是個超級偉大的發明啊!

如何讓計劃性汰舊變得合情合理?
很簡單, 使用環保可分解的材質來製造產品. 材質可分解, 這個特性等於暗示了壽命有限.

6 則留言:

  1. Yu您好,

    我是環境資訊中心(http://e-info.org.tw/ )的採訪編輯品瑀,

    覺得這部影片很值得推薦給讀者,而且您的這篇文章寫的真好。

    因此希望您能授權讓我們註明來源的轉載在網站與免費電子報上,
    盼能得到您首肯...

    祝好

    品瑀敬上
    我的email:logan@e-info.org.tw

    回覆刪除
  2. 還有兩個問題很傷解決:
    一、不斷汰舊、製造新的,等於是人類消耗地球的舊模式變得名正言順而已。
    能源和可用材質依然越來越少,人類不斷的需要榨取新大陸來提供需索。
    在製造與汰換過程中,能源無節制地被耗用,汙染也不會減少。

    二、人心慾望無窮的問題也沒有解決。
    即使我們有用取之不盡的物資,人心也不該貪得無厭至此。
    誰還懂知足兩字?

    以大同電鍋為例,電鍋大概不怎麼會自然分解,但可回收。

    使用可分解材質讓汰換「變得正當」,純以這點而言只是弔詭的詐欺。

    此外...人常有對自然的誤解,自行解釋樂活兩字的定義。
    http://www.wretch.cc/blog/Martial5/23769771

    回覆刪除
    回覆
    1. 無欲則剛.
      但我總覺得欲望被鏤刻在我們基因的最深處了, 那是本能, 求生本能的放大.

      另外, 很高興有人跟我一樣, 懷疑以可分解材質製造物品是另一種詐欺的方式.
      你也發現以此理由促使人們消費的商品越來越多了吧?

      刪除
  3. 不知道作者有沒有這個心回來看留言,不過我還是寫吧

    認知淘汰(perceived obsolescence): 藉由廣告讓人們重複購買同性質的產品,丟棄先前還完好無損的版本,最常見於消費者電子產品、時尚飾品
    計劃報廢(perceived obsolescence): 即「為丟棄而設計」,產品在一開始就被設計成容易故障的劣質品,這麼一來企業便可經由召回、維修、添購消耗品、甚至重新購買整件產品來增加更多收入,本質上是一種詐騙
    文中所謂的流行就是「認知淘汰(perceived obsolescence)」

    文章前半段寫得很好,後面的心得卻有點「斯德哥摩爾」
    一個電燈泡要靠自然分解少說需要花上千年,拿來跟生物的壽命比較不倫不類,追根究柢,這是作者想不出如何在這個「經濟成長」的原則下自圓其說的出路,不過別誤會,我不是你的敵人,真正該被「汰舊」的其實是我們目前的經濟模式,因為這個經濟模式讓人類生病、環境被剝削、天然資源被糟蹋。
    很少人能夠看清楚這一點,我們的經濟模式已經過時了,許多人很執著在舊的「盒子」裡面試著修修補補,但是卻忘記先問一個重要的問題:如果問題就是這個'box'產生的,那該怎麼做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解答:實行「資源導向型經濟 Resource-Based Economy」
    請見
    http://earthdiary.pansci.tw/archives/305 人類問題的真正源頭
    http://earthdiary.pansci.tw/archives/1161 資源導向型經濟介紹

    回覆刪除
    回覆
    1. I am here! ^^
      感謝您的留言, 讓我了解認知汰舊與計劃報廢的定義.

      會與生物壽命相比, 是因為我認為產品的精進也是一種"演化". 討論產品的演化時, 壽命應該是終結於不再被使用的那一天, 而不是指被完全分解的實體壽命. 如果不是有這種演化, 我們不會有低耗能高亮度LED來取代傳統燈泡.
      可是, 演化需要誘因.
      生物學的演化, 誘因是獲得更多的生存資源; 產品的演化, 誘因是獲得更高的商業利益. 沒有汰換導致的獲利, 廠商不會有動力研發更好的產品(當然這裡所謂的"更好的"要視立場而定).

      我相信問題真正的根源在於"貪念", 萬惡應該以貪為首才對.
      但正如我在前一個留言所回覆的, 我也相信這種貪念是基因層次的東西.
      對於這種局面, 我直覺地下了結論: 無能為力.

      人類在這議題上的努力, 一如我整個blog一樣矛盾, 一邊反思自己的浪費, 一邊又讚歎享樂的美好. 不說別的, 光連結整個世界的網路, 之前已經耗掉了多少資源呢?

      刪除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