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新聞裡看到農改所提供民眾索取矮性稻的種子作為園藝推廣使用:
陽台也能種水稻?矮性水稻滿足您的種稻樂趣
於是興沖沖地寫了Email, 討來五十顆稻穀.
不過...拿到時已經是十月了, 雖說國中時念過的地理常識告訴我台灣南部一年水稻可以三作至四作, 但我實在沒有把握. 所以, 決定要等到今年再來挑戰.
那要怎麼知道何時可以播種呢? 很簡單, 經過農地時注意一下, 看到別人插秧就是好時機了嘛! 最晚最晚, 應該也不會超過春分吧?
====== 2013/1/13 (-1)=======
然後, 就在今天, 搭高鐵南下時, 看到台中以南的田地裡, 已經開始出現水田了.
唉呀! 水田表示農家已經開始插秧, 我已經晚人家一步播種了, 得趕快跟上!
可是, 怎麼會這麼早咧!? 冬天應該還沒過完啊!? @@
一回到家就馬上把稻種翻出來.
倒出幾顆, 準備拿來泡水等發芽.
====== 2013/1/14 (0)=======
第一步, 浸種.
網路上的參考資料是說, 稻種要先讓它發芽0.3~0.5公分左右再行播種育苗, 會比較容易成功. 如果沒辦法用流動的清水浸泡的話, 至少要做到每天換水. 冬天要換一次, 夏天換兩次. 冬天為了要增加發芽的機率, 還得用熱水催芽.
至於浸多久才會發芽呢?
沒寫, 只說與品種有關, 在來米(粳稻)會比較長, 蓬來米(秈稻)會比較短.
我拿了當初想買來喝伏特加卻一次也沒用過的烈酒杯作為容器, 利用洗澡後管路中剩餘的熱水加入杯中泡著這十顆稻種. 雖然SOP說要用50度C的熱水催芽, 但洗澡洗到滿室蒸氣的熱水沒有五十大概也有四十五度了吧?
====== 2013/1/17 (3)======
發芽了!
原本還在擔心天氣冷會發不了芽, 原來是我多慮了.
看起來最長的那個芽根已經有0.3公分以上, 明兒一早得把它們移到土裡囉!
====== 2013/1/19 (5)======
經過前兩天的寒流, 今天開始天氣要轉暖, 我打算今天播種.
為了要製造水田的蓄水效果, 我找了這兩個東西:
左邊是以前拿來滷肉的陶鍋, 右邊是普通的盆子, 裡頭放了2/3的土.
把盆子放入陶鍋中...
非常完美的結合!
接著把水加入盆中, 由於陶鍋會儲水, 所以水位可以保持一定的高度.
拿出之前泡水發芽的稻種.
有幾顆等不及, 已經冒出綠苗了.
丟進去...
過個幾天再來看看結果吧!!
====== 2013/1/27 (13)======
哈哈, 長出秧苗了!
可是, 我明明撒了至少八顆已發芽的稻種, 怎麼只冒出四根?
難道...太慢播種讓秧苗先冒出了頭, 播的時候又不注意方向, 結果把秧苗給埋在土裡了嗎? 囧...
====== 2013/2/20 (37)======
長高了, 還分蘗了.
====== 2013/4/2 (80)=======
今早發現它抽穗了!
====== 2013/4/6 (84)=======
上星期抽穗開花的那兩支, 今天已經垂頭了, 應該要進入稔實的階段啦!
網路上看到, 可以在強光下檢視穀實裡頭到底是不是空包彈, 準備等下週有空來試試.
另外兩株, 今天也看到抽穗的跡象.
原來, 比較粗, 比較厚實的莖桿, 裡頭就是用來藏稻穗的.
算一算, 這一盆大概有五支稻穗, 假如一支可以收穫十顆, 那就等於可以再提供五十顆種子了!
======= 2013/6/8 (145)======
其實結穗結很久了, 但因為怕某些晚結穗的稻株來不及成熟, 所以等到今天才收割.
這些稻穗裡可能有一半是粺穀...囧
大概跟我沒施肥有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